【词语名称】诸子(zhuzi)
【词语拼音】zhu zi
【词语读音】zhū zǐ
【词语简拼】ZZ
【基本释义】
先秦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或他们的著作。
【详细解释】
(一)、 周 官名。
《周礼·夏官·诸子》:“诸子,掌国子之倅,掌其戒令与其教治,辨其等,正其位。”
(二)、古代天子、诸侯姬妾之官职名称。
《左传·襄公十九年》:“诸子 仲子 、 戎子 , 戎子 嬖。” 杨伯峻 注:“《管子·戒篇》有‘中妇诸子’, 房玄龄 注云:‘中妇诸子,内官之号。’所谓内官者,亦诸侯、天子姬妾之别名,因居宫内,必有官阶,故云内官。”参见“ 内官 ”。
(三)、指 先秦 至 汉 初的各派学者或其著作。
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 战国 从衡,真伪分争,诸子之言纷然殽乱。” 清 赵翼 《瓯北诗话·皮日休》:“按 唐 以前《孟子》杂於诸子中,从未有独尊之者。” 姚华 《论文后编·目录上》:“家之言私,其製非一,而皆总於诸子。诸子者,史之别派(记载古事佚闻,时书评论),集之先河(文笔并録)也。”
(四)、众儿。
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诸子中 胜 最贤,喜宾客,宾客盖至者数千人。”《宋史·吴奎传》:“没之日,家无餘资,诸子至无屋以居,当时称之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仁宗庆历五年》:“诸子、诸孙须年十五已上,弟姪等并须年二十已上,方得奏荐。”
(五)、犹诸君。
三国 蜀 诸葛亮 《答李严书》:“若灭 魏 斩 叡 ,帝还故居,与诸子并升,虽十命可受,况於九邪!” 梁启超 《东籍月旦·叙论》:“同学诸子,怂恿草一书以餉来者。”
(六)、众女子。
唐 谷神子 《博异志·崔玄微》:“ 十八姨 曰:‘小女子弄酒!’皆起,至门外别, 十八姨 南去,诸子西入苑中而别。”
【网络释义】
诸子百家,是先秦时期对各个学术派别的总称。据《汉书·艺文志》的记载,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,4324篇著作。其后的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《四库全书总目》等书则记载“诸子百家”实有上千家。但流传较广、影响较大、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。归纳而言只有12家被发展成学派。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、法家、道家、墨家、阴阳家、名家、杂家、农家、小说家、纵横家、兵家、医家。中国先民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,具有鲜明的特色。中国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,文化典籍极其丰富。在春秋战国时期,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;以孔子、老子、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,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