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曾亮的解释和意思

弄清查询 > 在线组词 > 梅曾亮的解释和意思

梅曾亮的拼音及详细解释

【词语名称】梅曾亮(meicengliang)

【词语拼音】mei ceng liang

【词语读音】méi céng liàng

【词语简拼】MCL

【基本释义】
目录1 生平2 着作3 观点4 评价 生平梅曾亮(1786~1865),原名曾荫,字伯言,又字葛君,江苏上元(今南京)人,祖籍安徽宣城,曾祖时移籍江苏。他生长于一个颇有文化氛围的诗书家庭,其祖辈为闻名数学家梅文鼎,其父梅冲,饱学诗书,嘉庆五年(1800)中举,母亲侯芝亲自改订过弹词《再生缘》。道光二年(1822)进士授知县不就,援例为户部郎中道光二十九年告归,主扬州书院讲席。咸丰三年(1853),太平军克南京传说梅曾亮适在城中,曾受礼遇,尊为「三老五更」。后辗转至清江,馆于江南河道总督杨以增署,不久去世章太炎有《 书梅伯言事 》考证此事,指出吴敏树为伯言诔辞,已「以名高」为嘲,以「卒于颠倒」为诟。 着作《 柏梘山房集 》31卷 观点其生在封建制度解体之时,主张「文章之事莫大乎因时」,曾写出《 与陆立夫书 》、《上某公书》等关心鸦片战争的佳作,与经世派遥相呼应但他以官僚镇压「悍民」与「督粮」方法不同为喻,说明「当时」是要桐城派更切实地维护封建统治,跟曾国藩后来提倡的「与世变相因」完全一致。嘉庆十八年(1813),一般以为「天下方盛,乱端未兆」,他便已作《民论》数百言,「穷极奸民之害,左道乱政之烈,而以汉之黄巾米贼为喻」。此后,他又写了一些家传、墓志铭,表彰镇压白莲教、天理教农民起义者的罪行。他也有些比较客观的「因时」之作,反映一定的社会问题。梅曾亮曾批评骈体文矫揉造作,如「俳优登场,非丝竹金鼓佐之,则手足无措。其周旋揖让,非无可观,然以之酬接,则非人情也。」,又曾引述管同语:「人有哀乐者面也。今以玉冠之,虽美,失其面矣。此骈体之失也。」但他对散文的见解,基本上未脱桐城派窠臼,只是能吸收非桐城派的一些长处他赞扬陈用光「为古文学,得于桐城姚姬传先生;扶植理道,宽博朴雅,不为刻深毛挚之状,而守纯气专,主柔而不可屈;不为熊熊之光,绚烂之色,而静虚澹淡,若近而若远,若可执而不停」。 评价梅曾亮是继姚鼐之后影响最大的清代桐城派代表人物,在当时及后世均享有很高的评价。「京师治文者,皆从梅氏问法。当是时,管同已前逝,曾亮最为大师」。其大寿时,朱琦作诗志贺,曰:「桐城倡东南,文字出淡静。方姚惜已往,斯道堕尘境。先生年六十,灵光余孤炯。绝学绍韩欧,薄俗厌鹑黾。古称中隐士,卑官乐幽屏。文事今再盛,四海勤造请」,吴南屏在《梅伯言先生诔辞》中说:「时学治古文者,必趋梅先生,以求归、方之所传」,

【分字组词】亮字组词 曾字组词 梅字组词

在线组词为您提供词语梅曾亮(mei ceng liang)的基本解释,梅曾亮的意思是什么,梅曾亮的意思,梅曾亮的读音,(meicengliang)的意思,梅曾亮怎么读,梅曾亮读什么,梅曾亮的详细解释,梅曾亮是什么意思,梅曾亮的含义,梅曾亮有哪些意思,梅曾亮的拼音,梅曾亮的释义等词语梅曾亮意思解释在线查询。
弄清查询(nqcx.com) - 免费实用便民查询工具大全网
back_img
功能直达
热门应用
实用工具

热门查询 弄清查询为您提供在线组词,组词大全查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