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词语名称】台语(taiyu)
【词语拼音】tai yu
【词语读音】tái yǔ
【词语简拼】TY
【基本释义】
闽南语(Manlam ngy;白话字:Bân-lâm-gú),在台湾亦称为 Hō-ló-ōe(台湾话、台语、河洛语等),另外也有福建话(东南亚,港澳,海外)的称呼,属于汉语闽语的一种,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闽语。语言学的分类上,中国语言学者多认为闽南语是一种汉语方言,西方学者多认为是一种语言,属汉语族。闽南语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,广义指学术上泛闽南语的集合,狭义则仅指闽南本地之闽南语。
【网络释义】
闽南语,据传起源于黄河、洛水流域,在西晋时期、唐朝、北宋迁移至福建南部,发祥于福建泉州。现主要分布地除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外,还分布于闽东北地区、浙东南区、及广东潮汕地区(揭阳、汕头、潮州)、海陆丰地区、粤西地区(湛江、茂名、阳江)、粤港澳大湾区(中山、香港)、海南岛及东南亚的大部分华人社群。全世界使用闽南语的有7000多万人。"闽南语"一词有广义、狭义之分,广义学术上泛指闽南语的集合,狭义则仅指闽台地区之闽南语。台湾及西方学者多认为是一种语言,属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。 在大陆语言学的分类上,属汉语族中闽语的一种。闽南语在各地有不同称呼,例如在中国大陆常被称为泉州话、漳州话、厦门话、福建话、河洛...